秦皇岛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将战“疫”作为首
阅读:170次日期:2020-02-27
2月3日,秦皇岛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上班第一天就接到群众的法律咨询,有市民致电“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问疫情延期放假期间单位要求复工,能否不去,会不会被解雇等特殊时期的特殊问题,工作人员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秦皇岛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将战“疫”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1月30日,秦皇岛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及时发布《关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防控措施的通告》,明确现阶段服务时间、方式,积极向社会提供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
疫情防控 不停止公证服务
2月11日,王先生来到秦皇岛市第一公证处寻求帮助。王先生的女儿今年即将参加高考,他和孩子的户口都在西藏,近日,学校打来电话,让他提供名下西藏不动产的不动产登记证明,这可难倒了王先生。于是,王先生来到了第一公证处,通过添加公证员的微信,寻求解决办法。经过沟通,公证员建议王先生可以办理委托公证,由当地的朋友帮其到不动产登记中心查询相关材料,王先生听了一下子松了口气。通过西藏朋友的帮忙,相关材料用微信照片传送过来,公证员与王先生进行线上核实、确认,当天为他加急办理了公证书。拿到公证书的那一刻,王先生对公证处提供的服务表示了感谢。
疫情防控期间,秦皇岛市第一公证处充分运用科技及信息化手段,全面创新法律服务方式方法,推出多项举措以满足疫情防控期间公证服务需求。该处向社会发布《致广大公证当事人的倡议书》,公布服务电话、公证员微信二维码,进行电话咨询和微信、微官网“咨询公证”“预约公证”线上服务,并免费邮寄送达公证书。同时,开通绿色通道,为与疫情防控有关的物资捐赠公益事项以及医务人员、防疫人员、军人、武警官兵等紧急公证需求提供优先办理、依法减免费用的服务;发起“抗击肺炎疫情、打击哄抬物价行为”的公益行动,对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不法行为,市民可随时随地通过“公证云”APP进行自动取证,并可免费申办电子公证书。截至目前,第一公证处共解答电话和网络咨询220件,受理163件,送达公证书41件。
隔离防疫 隔不断法律援助
2月8日,秦皇岛市民张先生通过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咨询了一件让他十分头疼的事情。张先生是被隔离观察的市民,为了大家的健康,不能去工作。但是单位却不听张先生的解释,坚持让其9号上班,如果不能按时来工作就除名。不知如何是好的张先生只能请求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首先平复当事人心情,然后耐心跟他讲解疫情期间有关企业复工的相关问题,并告知如果单位违规,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张先生对工作人员的解答表示感谢。
春节放假期间,秦皇岛市法援中心就加强疫情法律咨询服务印发了《延迟复工、延迟开庭、春节假期延长、律师上班的16问16答》,组织法援工作人员及值班律师进行学习。三周内提供“12348”热线等电话咨询203人次,对受到疫情影响的旅游、劳动、房屋租赁等法律咨询需求,群众关心的如疫情期间企业能否提前复工,加班工资如何计算,未复工企业是否需要支付劳动者工资,拒不上班是否能以矿工或辞退处理等热点问题答疑释惑,并积极宣传有关防疫政策措施,传播正能量,增强群众抗击疫情的意识和信心。
不用见面 不影响医疗矛盾化解
2月6日上午,一位患者和家属有些激动地来到市医调委,称其做肾病手术造成二次开刀,对院方的治疗产生异议,欲讨要说法。调解员了解情况后,根据疫情期间的工作安排,电话与院方相关部门沟通,了解核实情况。同时,调解员又向当事人和家属详细介绍了人民调解公平公正、简便快捷、自愿免费的原则及流程,并安抚他们,如果调查结果显示院方有过错,一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果结果显示院方没有过错,也希望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经过一番耐心的疏导讲解,患者及家属纠结的心情得到了释放和安慰,心情愉悦地离开了医调委,后续材料将通过微信和电话与医调委进行沟通。
疫情防控期间,秦皇岛市医调委充分运用热线电话和微信平台加强涉疫情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组织人员就医患矛盾敏感法律问题认真研究提出专业咨询意见,有效回应群众关切。该医调委还利用微信发送病历资料,同人保财险、医院协调沟通理赔事宜,并主动与患方当事人沟通案件情况,进行心理安抚和疏导,有效防止了焦虑、烦躁情绪,及时化解了矛盾纠纷,减少了人员聚集带来的防疫隐患,维护了疫情防控期间的医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