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最新动态

就是不愿脱贫!“扶贫老赖”:我是穷人我怕谁

阅读:164次日期:2018-01-15

随着脱贫工作进入深水区和关键期,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半月谈记者在湖北、贵州、吉林、山西等地走访时发现,部分地区贫困户中存在较为突出的“等靠要”思想,不配合脱贫甚至抗拒脱贫的现象难以根除。 “精神贫困”正成为脱贫攻坚路上难过的坎、难爬的坡。  

记者| 谭元斌刘硕孙亮全向定杰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半月谈”(ID:banyuetan-weixin),原文刊载于《半月谈内部版》第1期,原标题《扶贫“最硬骨头”:“我是穷人我怕谁!”》。

1

“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

当下,对乡村秩序侵蚀最严重的是主流价值观的扭曲。金钱,成了评价的至高标准。

坐等扶贫干部主动上门、靠着底线政策苦捱、别人有的待遇一样不能少……基层扶贫干部告诉记者,少数自身具备脱贫条件却拒不主动脱贫的人令基层扶贫工作“伤透脑筋”。

“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现象并不鲜见。“村里有两个年轻单身汉,并没有丧失劳动能力,却连自己的茶园都荒着,基本不搞生产,得一天过一天,坐等当五保户。我们曾多次前去做工作,可他们就是不行动。”湖北省鹤峰县一位驻村工作队队长说,有些贫困户产生了“日子过不下去有国家兜底”的心态。

“有个贫困户,40多岁,身体健康,因为好吃懒做,老婆跑了。以前还种点地养活自己,现在家里的七八亩旱地干脆不种了,等着救济。我们上午9点去他家,还没有起床。”山西省一名扶贫干部说,一些贫困户以前就懒散馋,不愿意劳动,现在一没有生活来源就去找政府,给基层扶贫工作带来“破窗效应”,其他贫困户甚至受到这些“懒汉”的影响。

鄂西山区一位退休的县委书记说,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有少数老百姓出现了这样的心态:“我是穷人我怕谁!”“我是小老百姓我怕谁!”少数贫困户对上门帮扶的干部很麻木,认为脱贫是干部们的事,与自己无关。

记者走访了解到,在目前的贫困人口中,除了一部分确因身体等原因无法自己脱贫之外,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户属于主观上缺乏脱贫动力的“精神贫困”,把贫困归咎于外因,一味“等靠要”。这种现象在短时间内难以扭转。

“一些地区甚至还形成一种文化,认为牺牲休闲时间去获得收入是很傻的事情,打打麻将、喝喝小酒的日子才是好日子。如果政府给他们扶贫救助,他们就正好借机减少劳动,扶贫变成了‘养懒汉’。”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