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最新动态

华北冬天为何越来越“贫雪”?

阅读:110次日期:2018-01-1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显示,11月以来,华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2.1毫米,较常年同期的15.3毫米严重偏少,达到2011年以来的同期最低值,而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更是严重偏少,形成了今年东北雪皑皑,而华北“贫雪”的现象。

水汽是降水的物质基础,空气的上下运动是动力条件。气象专家解释说:“能不能降雪就看两者的缘分到没到。”暖湿气流裹挟大量水汽不远千里从海洋向陆地“迁移”,遭遇有聚合、抬升功效的天气系统,在“你来我往”的过程中,暖湿气流和冷空气以合适的势力强度相遇,就会带来降水。

与华北不同,东北地区从11月起就接连迎来降雪,这和东北地区地理条件和气候有关系。东北地区南边是渤海和黄海,东边是日本海,水汽条件较好。而华北的西南风,大多从陕西、山西而来,属于“无源之水”,也就“无缘”降雪。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加速变暖,冬季变短了,气温低、能保证下雪日子的基数减少了,使得降雪日数减少。但同时,暖冬频发,冬季平均气温高了,空气承载的水汽量加大,水汽条件比以前更有利于出现强降雪。”信欣说。